当前位置: 抛光 >> 抛光优势 >> 精磨出奇迹,让氮化硅陶瓷球更圆更亮
氮化硅陶瓷球,这个被誉为“最强轴承滚珠”的材料,不仅在性能上卓越非凡,更在应用领域和外观上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在风力发电机、高速精密主轴和高温发动机等领域,氮化硅陶瓷球因其出色的性能而广受青睐。其坚硬且耐磨的特性,使得它在这些高要求的环境中能够持久稳定地运行,赢得了“最强轴承滚珠”的美誉。
氮化硅陶瓷球氮化硅陶瓷球那靓丽的表面并非仅仅为了美观,而是因为表面质量和粗糙度对于氮化硅这种硬脆材料的性能和使用寿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氮化硅陶瓷球在机械研磨和抛光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表面缺陷,这些缺陷可能引发疲劳失效。因此,为了确保氮化硅陶瓷球的表面质量和粗糙度达到最佳状态,以保障其持久稳定的使用效果,需要采用精密磨削和抛光处理。
定位销精密磨削和抛光质量是影响氮化硅轴承球性能和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为了使氮化硅轴承球达到最佳状态,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磁悬浮抛光技术
磁悬浮抛光技术是一种创新的、高效的陶瓷表面加工方法,它利用磁场的力量将抛光头悬浮在工件的上方,通过高速旋转抛光头对工件进行抛光。这项技术以其出色的表面粗糙度和尺寸精度而著称,特别适用于加工平面和圆形硬脆材料。它以磁流体的磁流体动力学为基础,可以获得高质量的抛光效果。与传统抛光方法相比,磁悬浮抛光技术具有更高的效率、更长的工具使用寿命和更好的表面质量。此外,由于没有物理接触,它不会产生铁屑等废弃物,更环保。
将氮化硅陶瓷球放置在充满磁流体、磨料及水混合物的圆柱形容器内,容器下方排列着一排条状永磁体。磁流体是由强磁性粒子(通常是胶质Fe3O4)分散在液体中形成的胶体悬浮物,它具有磁性特性。在磁流体中添加磨料等非磁性物质,形成混合液。
在特殊磁场的作用下,磁性粒子向强磁场方向运动,对磨料产生反向浮力,使磨料悬浮于磁流体中。当主轴转动时,陶瓷球在摩擦力和胶粘力的作用下,围绕容器公转并自转,同时与研磨盘产生相对滑动。
氮化硅陶瓷球被悬浮在磁流体中,并受到部分磨料的研磨。由于施加在陶瓷球上的压力很小(约为1N/球),而且是弹性可控的,因此可以大大减少机械磨削造成的陶瓷球表面划痕和微裂纹。为了进一步提高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减少表面缺陷,通常在此过程中结合化学机械抛光技术使用。
2、化学机械抛光
化学机械抛光是一种高效的表面精加工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功能陶瓷、工程陶瓷以及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在化学机械抛光过程中,纳米级的微细软质磨粒悬浮于液态介质中,与相应的抛光液一同作用于工件表面。
氮化硅磨介球在磨粒与工件的接触点上,由于摩擦作用,会产生高温高压环境。在极短的时间内,这会引起材料表面的固相反应,使得材料表面软化。这个软化的表面会以0.1nm级的微小单位,由工件与抛光盘之间的机械摩擦作用去除,从而获得极为光滑的表面。
在选择磨料时,我们需要特别注意不能选择比工件材料更硬的磨料。因为当硬磨料在工作中,其机械抛光作用会占据主导地位,反而可能导致工件表面缺陷的增加。目前,在行业内,氧化铈(CeO2)抛光液被广泛用于对氮化硅陶瓷球进行化学机械抛光。这种抛光液之所以受到青睐,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它能直接与Si3N4发生化学反应,形成SiO2层。其次,它的硬度接近于SiO2的硬度,明显低于Si3N4的硬度。因此,使用氧化铈抛光液进行化学机械抛光时,几乎不会对氮化硅陶瓷球造成刮痕等损伤。
3、超声振动辅助抛光
超声加工是一种利用超声振动的工具,在含有磨料的液体介质或干磨料中产生磨料的冲击、抛磨、液压冲击及气蚀作用来去除材料的工艺。这种工艺在粗磨阶段引入了上磨盘的超声扭转振动,从而显著提高了加工速度,使其比传统方法提高了2至3倍。
在实验中,研究者们对比了施加超声振动与未施加超声振动磨削的氮化硅陶瓷表面形貌。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发现,未使用超声振动的加工表面出现了严重的破碎现象,表面分布着许多因裂纹扩展而形成的剥落坑。这些坑底部的细小氮化硅颗粒表明,磨粒的挤压导致了材料的破碎。
然而,当在磨削过程中引入超声振动后,磨粒会周期性地撞击陶瓷表面,从而在工件表面附近产生大量的侧向裂纹。这些侧向裂纹的扩展和闭合导致了材料的去除。这种工艺在提高材料去除效率的同时,对加工表面的质量影响较小,工件表面仅分布少量缺陷。
另外,还有研究将磁流变抛光技术与超声波技术相结合对氮化硅陶瓷球进行抛光处理。结果显示,使用超声波抛光后,材料去除率高于无超声波振动时的材料去除率。超声波振动抛光后的氮化硅陶瓷球表面粗糙度(Ra)值由0.微米降至0.微米。这表明超声波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抛光效率,降低氮化硅陶瓷球的表面粗糙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