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光

沈华玉文化知识课程之战国时期玉器抛光工艺

发布时间:2024/12/22 14:32:52   
第十九课战国玉器的打磨工艺的巅峰时代

我在很多课程和视频中都将战国时期的玉器制造推崇至尊,很多人对此有异议;这也很正常,在早期的课程和学习中,我也一直认为,汉代才是我们玉器制造的顶峰时代,但是随着对玉器制作工艺的课程分解到每一个时期,我突然发现,实际上,我们所说的汉代,一方面是由于其存在并延续的时间较长,所以存世量较大,另一方面,汉代的玉器无论是传世品,还是考古出土的资料,材料的使用较为固定,制作的工艺也很稳定,我们都可以较为容易的确定并进行推广。

而这其中存在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很多人也没有注意到,就是汉代的玉器除了“汉八刀”工艺属于创新的技法之外,并没有其他的创新技法出现。

要知道“汉八刀”主要的使用的场合是用于“葬玉”,在当时并不是主流玉器的制作工艺,而被后人称为传奇的“游丝毛雕”其实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如果要是换一个角度考虑,这样的现象其实反映的就是一个问题,汉代一直在延续和继承着战国时期的所有创新技艺和方法,并且得之于两汉长期稳定的制作条件优势,将这些工艺和方法发挥到了极致而已。

除了我们前面介绍过的战国时期的工艺特点,课程后面还有纹饰和造型的创新内容,综合所有的因素,就可以理解在那个群雄争霸,诸侯份立的时代,各种工具,工艺和多种审美意识的存在,特别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后的文化氛围,为玉器的制造和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这么理解的话,就明白我推崇战国时期玉器制作为顶峰的说法了。

我们对战国时期玉器的很多误解,其实在玉器的知识分享上,很多都是将春秋战汉混为一谈,无形中将战国的很多精粹内容都划入汉代所致。

那么我们这一套系列课程的主要内容,就是将战国与春秋、汉代的玉器制造工艺细节逐一做出说明,所有的学习者千万不要拿着原有的认知来质疑,因为学术的研究是严肃的,需要客观事实作为证据的,不能信口雌黄,更不能人云亦云,否则就跟有些人一样,无知无畏,喜欢用自己的认知来挑战。

前面课程讲了,在战国时期,许多具有浅浮雕效果的玉器,不管其制作工艺中施用什么刀法,最后出直观效果的,一定都是在打磨这道工序上,所以,从这个角度理解,也可以将打磨视为一种琢磨刀法,它也是玉器加工过程中的一道重要的工序和工艺要求。

大家可能都知道,战国时期玉器有一道著名的工艺,叫着“玻璃光”,如果概念中还不是很确定,最好直观一下战国时期的玉壁;

上图的这件玉璧除了内外圈用单阴线划出圆涡形谷纹以外,隐起蒲纹的效果是完全依靠打磨凸显的。

这种纹饰的效果就是看不出刀痕,却感觉出菱格的依稀存在,同时,这种玉壁表面有一层如同玻璃一样的光面,十分神奇。

具体的内容我在视频课程里面介绍了,为何在文字写作中不想全部都写出来,就是因为,视频课程是收费的,我将收费比喻为一道门槛,愿意订阅课程的人员才是真正想学习的,值得拥有更多的内容,哪些没有订阅视频课程的内容,我们也尽最大的可能为大家普及知识,只是某些核心的内容,只能点到为止,这一点我相信大多数也是理解并认可的。

战国玉器的“玻璃光”,自有其独特的魅力,有人解读为这是“玻璃沁”,其实这是一种误导,因为玉器的外表和器型,包括同样的器物在出土后,展示的效果也尽不相同,这与玉表面受到侵蚀后生成的沁色无关,是制作阶段打磨工艺的杰作,其精光内敛的饱含程度,远超于各时期制造的玉器。

这种工艺后世也有仿制阶段,例如明代玉器制作工艺中就有以“玻璃光”打磨效果著称的品种。但是如果有实物可以比较,你就会发现,明代距今时期较短,存世作品较占优势,但是其玻璃光的真实效果距离战国玉器,还有一个不小的差距。

(特说明:建议读者可以点击今日头条同名专栏课程,此文为授课讲义,更详细的内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755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