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抛光 >> 抛光介绍 >> 你们都在用哪个品牌的牙膏觉得有美白效果吗
市面上大部分牙膏都有美白效果,但只能白一点,不能白多了。
无论选择哪一款牙膏刷牙,刷完后牙齿都会白净不少,但这个白净很难坚持,不到一会牙齿又会变黄。这是因为牙膏的增白效果属于“治标不治本”,像我们大部分传统牙膏美白主要靠三个路径:
一、物理摩擦
摩擦剂是牙膏中发挥去渍美白的主要角色。刷牙后越是美白的的牙膏,摩擦剂含量会越多,摩擦剂的硬度也会更硬。
这样的“摩擦力”对牙齿可能造成的机械损害也更大,尤其是牙釉质损害导致牙本质已经暴露的牙齿,那更是被磨的千疮百孔。
二、化学漂白剂
有些牙膏会使用如过氧化物等,达到美白的效果;但是,“漂白”型美白牙膏的效果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比如漂白剂的稳定性、安全性,同时刷牙时间较短以及唾液的稀释作用,会使美白效果不能持续。
三、添加色素
有些牙膏会使用着色剂给牙齿“上色”。比如一种染色剂叫bluecovarine[1],它能将颜色的吸收和反射光谱由黄变蓝,从而使牙齿看起来更白。
这些方式都属于治标不治本,但这里并不是说普通牙膏不能用,普通牙膏清洁牙齿的功能是没问题的,但美白这方面还需要更多的科技沉淀。
牙齿美白,要弄清楚牙为什么会黄。
一些文章会将牙黄的原因一二三四列出来,看似说了很多其实讲的云里雾里,我这里直接将牙黄分为两类,一类是需要通过特殊手段重回美白的牙黄,比如烟渍、茶渍、色素饮料引起的牙黄,这些需要通过洗牙抛光才能让牙齿重回美白效果,还有像是牙的自然老化,可以用牙贴片等来改善。这些占比不多,刷牙也不能起到作用。
而另一类则非常常见,我们大多数人能够观察到自己牙黄,且刷牙后牙黄会变淡,这就是牙菌斑导致的牙黄。
牙菌斑不是斑点,本质上是一种生物膜[2],我们的口腔是一个充满各种微生物的环境,每经过一次正规的牙清洁后,大部分牙菌斑就会被清除,在几分钟内牙齿会形成牙获得性膜,也叫唾液蛋白薄膜层,厚度约有几微米,是通过选择性吸附富脯蛋白、富酪蛋白等唾液蛋白形成。
接下来口腔细菌会通过特定的分子相互作用附着到已成型的牙获得性膜上,形成牙菌斑的最初形态[3]。
像是链球菌(Streptococcus)、奈瑟氏菌(Neisseria)和罗氏菌(Rothia)都会争先恐后的在牙齿上大量繁殖,组成“细菌小区”,后面陆续会有副流感嗜血杆菌、溶血孪生球菌(Gemellahaemolysans)、血链球菌、斯莱克氏菌(Slackiaexigua)、龋齿罗氏菌(Rothiadentocariosa)和粘液罗氏菌(Rothiamucilaginosa)等等等等先后搬进来居住[2]。
牙齿上的细菌会在1天内指数级的增加,他们之所以能繁殖这么快,除了口腔的天然细菌环境,食物中的糖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们每天吃下去的食物含有大量的糖,糖不仅给人体提供能量,也给细菌小区提供能量,即使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牙菌斑也会越长越多,牙齿也就越来越黄。
同时,大量的细菌但在某些特殊条件下比如局部pH改变,牙釉质损伤,有害细菌开始对牙齿周围组织造成侵害,从而导致口腔疾病比如龋齿的发生。研究显示,专业祛除牙菌斑后,牙菌斑生物膜的再次附着非常迅速,在很短的时间内牙菌斑就趋于成熟,微生物又重新聚集,造成许多口腔疾病难以治愈[3]。
我们想要牙齿美白,不仅仅是为了好看,真正的内核则是口腔健康。
在日常的牙齿护理中,想要做到“无伤无添加”的长效美白,根本方法是给牙齿抗糖,包括少吃甜食、饭后漱口以及使抗糖酵素牙膏给牙齿控糖。
少吃甜食应该是大家的共识,“吃糖坏牙“的观点也早已深入人心,我国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名著《千金方》就记载着:“凡人饮食不能洁齿,腐臭之气淹渍日久,齿龈有孔,虫蚀其间”
但吃饭一样会有糖,很多食物都含有碳水化合物,糖就是碳水化合物的一种形式,精细的食物在唾液酶的转化下也会变成糖,Dodda在年的动物实验中证明麦类食物的致龋力比较大,其次是玉米,再次是大米,燕麦的致龋力最小[4]。一般来说,精细的粮食对牙齿损害大,粗粮损害较小。
我们也不可能完全戒糖,所以在少吃甜食、按时刷牙漱口的基础上,还有一个美白牙齿保护牙齿健康的方法,就是直接在牙齿表面抗糖,比如素美白护龈牙膏的有效因子就是抗糖酵素,这个东西理解起来需要一点微生物的知识。
我们拿变形链球菌来举例,变形链球菌可产生三种葡糖基转移酶,其中一种就是合成富含a-1,6糖链的葡聚糖,这种葡聚糖可以协助细菌在牙齿表面定植[5]。抗糖酵素通过切断a-1,6糖甘链,分解葡聚糖,切断菌斑齿垢的生成;从而避免糖导致牙渍、酸腐蚀、蛀牙等口腔问题。
参考:
[1]TaoD,SmithRN,ZhangQ,etal.Toothwhiteningevaluationofbluecovarinecontainingtoothpastes[J].JournalofDentistry,,67:S20-S24.
[2]乌日汉,郭小娟,王怡,等.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与控制[J].微生物学报,,58(11):-.
[3]HellerD,HelmerhorstEJ,OppenheimFG.SalivaandSerumProteinExchangeattheToothEnamelSurface[J].JournalofDentalResearch,:.
[4]岳松龄.食物·糖·营养素与龋病龋病学研究百年回顾和展望之一[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15(8):5.
[5]青木優子,郑苏江,野村安雄,等.含葡聚糖酶牙膏对牙菌斑模型的分解和去除研究[J].口腔护理用品工业,,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