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抛光 >> 抛光资源 >> 安集科技解读国内CMP抛光液龙头
行业概况
公司是CMP抛光液的龙头。在之前的文章《用人话讲一下半导体材料产业格局》一文中,我大概讲了CMP抛光的一些知识:
CMP就是“化学机械抛光”,也就是同时用化学(抛光液)和物理(抛光垫)相结合的方式把晶圆磨平整。毕竟芯片是个细活,要在指甲盖大小的地方搭建那么多元器件,就要求这块芯片能达到纳米级的平整度。要不然,肉眼虽然看不出来,但放大了看,这芯片起起伏伏跟山包一样,各处电阻值不均,光刻也刻不准。抛光液就是一些研磨颗粒、添加剂和水制成的东西,用途广泛,有酸性的、碱性的、金属的、非金属的。抛光液的问题在于,你得控制好各种成分的比例,要不断优化配方直到最合适,所以配方和流程是每家公司的机密,也是核心竞争力所在。抛光液基本上也都是美日企业把持,其中美国卡伯特市占率36%,日立15%,富士美11%,德国Versum10%。国内比较有希望的公司是安集科技,公司的抛光液已经能用于12英寸晶圆,但市占率仅2.44%。
公司目前的抛光液在-28nm技术节点上实现了规模化销售,14nm技术节点产品正在客户认证中(总所周知,需要2-3年时间),10-7nm产品正在研发。
这个纳米就是制程水平,越小越先进,境外目前主流工艺是14nm,大陆境内是28nm(中芯国际),三星和台积电则力推10-7nm工艺,而大陆龙头安集科技目前的14nm产品还仅仅在客户认证阶段,可见和境外对手的差距。制程工艺基本反映出晶圆厂的先进性,可以看出,三星和台积电属于第一梯队,大陆的中芯国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竞争对手概况
抛光液基本上也都是美日企业把持,其中美国卡伯特市占率36%,日立15%,富士美11%,Versum10%。抛光液方面公司暂无国内的竞争对手,在光刻胶去除剂领域,对手是上海新阳。
(1)卡伯特(CabotMicroelectronics)
(2)富士美
年富士美销售总收入.88亿日元,其中CMP抛光液.21亿日元(1.41亿美元)。
(3)Versum
这是美国公司,之前在《用人话讲一下半导体材料产业格局》一文中写为德国,失误。年其总营业额11.27亿美元,其中材料业务销售额8.3亿美元。CMP抛光液和电子特气都被归入先进材料中,大概是3.15亿美元。
产品业务
(1)CMP抛光液
主打产品是铜抛光液(占比80.12%),其他还包括钨(5.08%)、硅(1.66%)、氧化物(10.72%)的抛光液。其中,铜抛光液广泛应用于nm及以下技术节点的逻辑芯片,以及一定的存储芯片,因为从/90nm工艺开始,铜凭借良好的导电性能成为目前最主要的金属材料;钨抛光液主要用于存储芯片,在逻辑芯片中只用于部分工艺;硅抛光液用于晶圆的初步加工过程;还有新型的钴抛光液,主要用于10nm以下的新技术节点。
14nm以下逻辑芯片工艺要求CMP工艺达到20步以上,7nm工艺要用到30步;90nm工艺只需5-6种抛光液,但14nm要用到20种以上,7nm则增加到30种。所以说,抛光液的技术要求、种类要求,都很高,更要命的是,你还得和时间赛跑。为了追赶摩尔定律,技术节点每2年更新一次,你得研究更先进的抛光液,好在每一代技术节点的工艺还能维持20年左右的市场需求,不会因为新技术出来以后就马上报废。
(2)光刻胶去除剂
在《用人话讲一下半导体材料产业格局》一文中我也稍微讲了光刻胶,通俗理解,这玩意儿是用来抹在晶片上的,然后光一照,照到的地方胶就熔化了,没照到的还留着,那我们不就可以用这门技术在晶片上刻电路了?刻完后,你得用什么溶液把光刻胶的残渣洗掉。这种产品就不属于CMP抛光工艺了,属于湿电子化学品,所以营收占比不大,仅17%;CMP抛光液占比83%。
产业链下游
CMP材料是直接卖给晶圆厂的,全球Top8晶圆代工厂的销售额占全球份额的88%,中国台湾的台积电、联电、力晶位居第1、3、6位,中国大陆的龙头中芯国际以5%市场份额排第五,华虹宏力、上海华力以2%市占率排第七。所以,公司下游客户集中,也是没办法的事。
股东结构
几位创始人都是美籍华人,所以使用了典型的红筹架构,因为科创板允许红筹企业上市所以也就没拆了。开曼公司虽然是大股东,但这家公司本身无实控人,这是一个较大的风险。几位创始人都是科技大牛,团队也由众多海归、硕、博组成,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21.64%,很符合科创板的特征。
另外就是国家集成电路基金入股,有国家队的公司会让人安心一些。
财务情况
从盈利能力看,常年超过50%的毛利率提现了产品的竞争力,毕竟目前能提供抛光液的仅此一家。19年净利率23%,20年三季度报更是高达36.8%。那么该竞争力是否可以持续?以抛光液的技术壁垒,以及客户认证的壁垒,大概率是的。财务上没有太多槽点,就不写那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