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光

从木质凡胎到温润如玉她用28年光阴熬漆器

发布时间:2023/5/7 19:27:52   
03:52

器物是不会骗人的。一层大漆一层打磨,亮锃锃的漆面可以折射出手艺人的用心程度。人们或许不会留意,一件漆器在漆艺人手里会经过繁复几十甚至上百道工序,而手艺人会在时光里慢慢等待好物出炉。

28年漆艺路,王俊林是耐得住寂寞的人。从19岁的小姑娘到如今年华老去,她始终浸润在大漆的气质里,越发痴迷。

严青青

蓉漂视频部

96编辑器

王俊林的漆器工作室在肖家河老院子。把人声鼎沸的菜市场一条街甩在身后,拐进二胡声充盈的老树路段,一直往里走进小区大门,爬两层楼梯就见着了她的漆器基地。

老房子的客厅改造成了陈列室。白墙钉上黄木格子,内置红漆双鱼杯、螺钿镶嵌红手镯、漆茶罐。各类日用之器,琳琅满目。另有房屋两间,分门别类置放漆器制作物品。推开右侧小屋,一股温厚的乳酸味扑鼻而来,那是天然生漆的味道。

漆珠

王俊林会提前备好来年需要的生漆。一桶二三十斤,价格高昂,被她小心翼翼用旧报纸封住桶口。天然生漆呈乳白色,一旦长时间与空气接触,便会结痂硬化成块,因此漆艺人最宝贝的便是这明亮如油的生漆。

去山间漆农处买漆,回来静置一两月,生漆便会分为上中下三层。通常最上层通透明亮的油面做透明漆,中层制黑漆,下层杂质略多常填补原木胎底缝隙。总之,每一滴漆的用处都要发挥得淋漓尽致。

木胎

坐在窗前木桌旁,一根藏青色围裙系上身,王俊林一天的工作就此开始。工作室的桌上堆满了各类工具:雕刀、刻刀、砂纸,甚至还有香油瓶子里养着的毛刷子。毛刷是用头发做的,十多厘米长,先刷上生漆压扁,最后用木块封装固定成一把实心刷。就像削铅笔一样,刷头磨光了,还可继续往后削。年轻时在成都漆器厂,女孩子们都爱留着长发做毛刷。那时候老师傅说,一把刷子,用一辈子都行。

香油瓶里的毛刷,已经有一二十年的历史,陪伴着王俊林从年少到中年,作用依旧如初。大漆的气质温柔谦厚,带着东方的含蓄婉转,年近五旬的她,常年浸泡在大漆里,气质也逐渐向大漆靠拢。

漆器

黑色漆灰沾满指甲缝,属于漆艺人的印记在她手上显露无疑。周而复始与漆相处中,她早就摸清了漆的脾性。若做透明漆,要二十多天不断搅拌将生漆“炼熟”,等到盛夏高温,晒几个太阳便成了半透明的模样。

做漆器是一件磨性子的事情。王俊林回忆起老厂长曲贵龙当年的话:“急性子磨成慢性子,慢性子磨成‘死皮’”。老房子宁静悠远,二胡声从窗外飘进,漆艺人漫长的时间里都在慢慢地磨,磨漆器,磨时光。

慢,的确是漆器最明显的特质。

细细算来,王俊林一年不过只出漆器几十件。因漆器工序繁复,一层生漆一道打磨,其间还需缓慢等待荫干,急不得分毫。

木胎

原木胎底刷上一层生漆,在杯口杯底处裹上一层棉麻或夏布,增强木胎强度和稳固度。继续上漆,待漆器在荫房荫干后,方可以砂纸打磨。木胎经历“三灰三磨”,砂纸精度由粗至细,水磨之后,胎底逐渐出落成水灵的模样。

自古以来,中国漆器有山西平遥推光漆器,成都银片罩花漆器,安徽屯溪犀皮漆器,台湾南投县黑髹漆器等。成都漆器兴盛,与四川盆地得天独厚的地理自然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漆树分布广泛,大体在北纬25°~42°,东经95°~°之间的山区,而四川恰巧具备漆树生长条件。曾有《华阳国志·蜀志》记载,蜀有“桑、漆、麻、纻之绕”,以显蜀地盛产漆树。

漆镯

传统漆器在蜀地延续年岁久远。一说发端于殷商,成熟于战国,兴盛于秦汉。在长年累月延绵不断的发展历程里,成都漆器依旧在蜀地占据一席之地,以至于现在为止漆器厂依然发挥作用。

年,19岁的王俊林被分配进入成都漆器厂,师从王红、邹小屏、黄万强,学习装饰和漆工。她回忆起初次接触漆器的场景:那是在金河街的漆器厂,橱窗中摆放了数件流光溢彩的物件,轻盈华美。做木工的老父亲告诉她,进厂学一手漆器技能准没错。到时父亲可以做木胎,她做漆器,两方技能相得益彰。

进厂之后,长达一年的时间,王俊林都在学一件事——刮灰。遵循着老一辈手艺人的传统,她清楚开春最适合做色漆,温度在22-25度之间,湿度达到65-75度范围内,正是得天独厚的条件。

色漆是在生漆中加入矿物颜料粉末,如朱砂、孔雀石等调制而成。在色料与漆充分混合后,放入铺了薄薄一层棉花的丝绸中,过滤出其中的杂质,方可使用。王俊林多调制常见色漆,如红漆、黑漆,以备不时之需。诸如其他色漆,一般临时需要再做调制,以免浪费。

矿物颜料

木胎经几次打磨后,才可上漆。底漆、中漆,每上一层漆都需要等待时日阴干,之后再做打磨。如此几番,方可以珠玉螺钿做装饰。砂纸磨出漆面下的螺钿模样,同样是一件极其磨性子的事。王俊林磨穿过一只漆红手镯,银片的颜色明显与周遭形成差异。这意味着这道工序废了,她又得重新给手镯上漆,等待阴干后再打磨。

王俊林在弥漫着熟悉气息的工作室里,见证了一件又一件漆器的诞生。那些双手推擦出来的光泽,映照出手艺酝酿出来的味道。在日复一日埋头劳作中,手艺人感受到了与古时漆艺人的对话,找到了如琢如磨的漆器身上纯粹质朴的美。

从木质凡胎到温润如玉,王俊林喜欢熬时光一般地等待一件器物诞生。漆有防腐防虫之效,为木身添上了一份长久的保质期。金沙遗址出土的漆器残片至今仍然纹饰斑斓,几乎跨越时空展现了属于漆的魅力。

王俊林喜欢尝试。脱胎做漆盘,先做出造型设计,将麻布、漆灰间错覆上几层,待荫干固定成型,再涂漆并做细节装饰。窗外的落叶捡上几片,同样以棉麻贴覆,荫干后撤掉树叶,叶子的造型就留在了布的身上。

漆器饰品

在成都漆器厂时,王俊林还试图打破传统孔雀羽毛的做法。在贴锡片与手绘之外,她在木板小样上撒漆粉做出羽毛的蓬松模样。掌握颜色的自然过渡,是漆器装饰上很考手艺的一道工序。王俊林曾在下班之余报班学美术,在色彩上练出了敏感性。

进厂一年后,考试分配工种,她进了漆器装饰行,堆漆就是这期间跟着师傅们学到的手艺。黑漆大瓶上堆出一朵立体的牡丹花,瓣瓣花朵,轮廓分明。一层大漆厚度薄如发丝,无数次堆积方可显立体之效。

填彩

打磨上漆,循环往复,漆器的模样才大体呈现。同样的工序做了二十多年,王俊林并没感觉疲倦,当最后一道工序提上日程时,一年的等待开始显现成果。

丰收的喜悦在抛光之后,漆器逐渐露出光泽感。明代黄成在《髹饰录》中提及,推光如“玄玉”,退光如“乌木”,说的正是漆器抛光。“贼光太假,温润才真。”王俊林常拿棉花轻轻擦拭漆面,待光滑温润时,手掌再与漆器直接摩擦,抛出最后一道光。

绘图后的漆器

王俊林还能回想起当年进厂做的第一件漆器——塑料胎底的菊瓣小盒。她曾对着白描稿子刻花样,生硬的线条至今记忆犹深。二十多年过去,漆器的工艺手法她早已烂熟于心,唯独对待漆器的喜欢依旧如初。

在如她一样的漆艺人这里,漆器是与生活接轨的日用之器。经历千年传承至今,她相信,漆器可居庙堂,也可人间江湖。

96编辑器

—END—

蓉漂人物问卷

王俊林

主营方向——漆器制作

Q:你最喜欢的一道成都菜是什么?

A:回锅肉

Q:你最喜欢去四川哪个地方?

A:武侯祠

Q:你最钦佩的人是谁?

A:我师傅

Q:你最希望拥有哪种才华?

A:画画画的好

Q:你目前的心境怎样?

A:就想做好

Q:你的业余爱好是什么?

A:锻炼

Q:你最喜欢的一本书或者一部电影?

A:《宋元的美》

Q:你最看重朋友什么特点?

A:坦诚

Q:如果重选一次,你会选择做什么?

A:还会做这个

Q:如何用一句话形容成都?

A:来了就不想走啊

Q:如何用一句话形容自己?

A:开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454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