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抛光 >> 抛光介绍 >> 揭秘古人治玉有多难图解古人制玉12道工序
玉雕是我国的传统技艺,有着长达余年的悠久历史。
数千年前,那时的玉雕师拿着原始的工具,一捧解玉砂,几块兽皮、竹片。
即便没有先进的设备,他们照样愿意以敬畏之心,甚至穷其一生,只为一块美玉负责。
文明也在那一刻慢慢有了形状。
最近,小编很佩服一位画家——唐荣祚。
要说为什么呢?
因为他将古人全部制玉程序以12张图来表示,每幅上部描绘出制玉的手法,下部描绘出此手法所使用的工具。
如此详细记录描绘出制玉的主要步骤,为大家了解古人如何琢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现如今,所有的清代《制玉图》皆由故宫博物院所藏,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第一幅《捣沙研浆图》
过去制玉,靠的是砣与玉之间的沙,一点点地磨掉玉石的某部分。
琢玉用的沙是从天然沙中淘出的,分红沙、黑沙、黄沙、黑沙硬度最高,可以达到8-9度。
捣沙、研浆是把沙加工到要求的精细程度。把捣制研好的沙,放到器皿中沉淀,沉淀过程中,精细自然分层,准备用来琢玉。
第二幅《开玉图》
还没雕琢的玉料叫做“玉璞”。
开玉,就是把玉璞外表别的石头削掉,类似于锯的工具。过去多用竹板弯成弓形,又称弓子。
所用弓弦是铁丝制成的,几根铁丝拧成麻花股。开玉时在弦上加解玉沙,并不断加水,慢慢把玉材“磨”开。
第三幅《扎砣图》
琢磨玉的轮子叫“砣”,扎砣的主要作用相当于“切”。
扎砣,即是利用砣具解玉成方块或方条,经过设计、画样后,大片裁去多余玉料使玉器粗具雏形。
大材要用大弓,小材用小弓,更小的或部分的就用扎砣。
第四幅《冲砣图》
冲砣是粗磨,相当于做胚。
利用“冲砣”这种工具,把方块或方条的玉料上,方方硬硬的转角部分“冲”成圆,这个步骤也是坐在旋车上完成的。
用一段厚竹枝外面绕着冲砣,配着和了水的红沙,慢慢冲去玉块上的方角。经过这个步骤,要雕琢的作品也大致成形了。
第五幅《磨砣图》
相对冲砣来说是进一步加工,在胚的基础上磨出细节。可以把玉的表面磨得细腻,发出温润的光泽。
第六幅《掏膛图》
掏堂即掏膛儿。
如鼻烟壶、瓶、碗、笔筒、杯等玉器,都要掏膛儿。
首先,要在玉器上先钻出一个眼,然后用特别的砣一点一点地把内部的玉磨掉。
再用钢卷筒旋进玉器的中央,经过这道工序,玉器的中央会出现一根圆柱,称作“玉梃”。
此时就得由最富经验的老师傅振锤取出玉梃,如果力道不对,不是玉梃取不出来,便是整件玉器碎裂。
接着,再以弯形的扁状的锥头慢慢琢磨,掏空玉器的内膛。
第七幅《上花图》
在磨好的器物上,也就是以小形的轧砣,又称丁子,在玉器的表面磨琢花纹。
不同的轧碢形式会留下不同的线条,从图中可发看到,上花用的砣,更小,型号也更多。
现代玉器上花,是以类似牙医所使用的钻针,马达带动并配合活动的软管,因此移动相当灵活、随意。
第八幅《打钻图》
打钻的工具主要是弯弓和轧杆,轧杆底端镶有金钢钻。目的是在玉器上钻出圆圈状的沟槽。
钻到一定深度,把中心的圆柱打掉,即可掏膛儿。这是对于一些要雕琢镂空花纹的玉器,所做的一个重要步骤。
玉工用左手握着玉器,右手来回拉动弯弓,弯弓会带动轧杆一来一回的旋转,杆尖所嵌的金刚钻就可以把玉钻出一个圆洞了。
图中还有个细节,即在横杆上挂了一个重物,以增加向下的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第九幅《透花图》
透花,也就是镂空花纹,以“搜弓”为主要的工具。
玉工先用石榴皮的汁来勾画出要透雕的图案,操作的时候,玉工的右手握着搜弓,一来一回拉动着,钢丝上加浸了水的石沙在玉片上来回割锯时,图案仍是清清楚楚不会被水洗掉。
第十幅《打眼图》
打眼是在玉器上磨出一个眼儿。
这是专门对付像鼻烟壶、扳指、烟袋嘴之类的小件而又有固定形状的玉器,要钻孔时所用的特殊技巧。
第十一幅《木砣图》
木砣是磨光的碢,一般是用葫芦瓤做的,目的是把已雕琢好了的玉器外表仔细的磨光。
第十二幅《皮砣图》
皮砣是牛皮制成的,是玉器的最后工序抛光上亮用,具体呈现玉色。
至此十二道工序全部介绍完毕。
由此也可以看出,古时的碾玉设备主要就是水磴,以足蹬踏板为动力,带动各种“砣”快速旋转,“砣”上需不停地浇水和沙。
自文明之始,以至今日。
科技的发展、籽料的盛行,开创了玉雕行业又一个盛世。
玉雕艺术在无数能工巧匠的精雕细琢下,成为蕴含深厚文化底蕴,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艺术瑰宝。
当我们为现代玉艺喝彩的同时,照样会为古代玉器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