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抛光 >> 抛光前景 >> 成都传统工艺五朵金花,久负盛名一个普通
蜀锦、蜀绣、漆器、银花丝、竹编号称成都传统工艺非遗五朵金花。不了解成都工艺的,可以看看三星堆、金沙遗址出土的文物。几千年前,古蜀人的手工艺品就已经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平了。
这里讲讲成都漆器及著名艺人苏海溶的故事。
苏海溶,年(请光绪16年)生于四川射洪县,4岁丧父,上了几年私塾,14岁时便进了成都布后街罗鑫庆卤漆铺当学徒。成都工艺美术漆器是四川著名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已有三千年的历史。发展到了近代,又采用卤漆、雕花填彩的工艺,继续闻名全国。
彩色呈盘卤漆,是用炼制后的生漆涂饰在用木材或麻布脱胎制成的器物上,经过反复研磨,然后根据器物造型的不同,设计图案,进行雕花,再在雕刻花纹处添加红、黄、蓝各种色漆,尔后经过清光、抛光而成的工艺美术品。那时候没有抛光机,全凭手掌在器物上摩擦,使之达到预期的亮度,其劳动强度可想而知。通过四年艰苦的学艺,苏海溶将修胶、背皮、上灰、上漆、打磨、雕漆、嵌花等全套工艺烂熟于胸,还打下了装饰的艺术基础。光绪末年,“翎筒子”(装翎毛的筒子,插在官员顶戴上的翎毛表示官员的官阶)、朝珠盖子、科举用具、文具匣、呈盘等,都是卤漆业的畅销产品。不过达官贵人嫌这些产品不能登大雅之堂,便在产品成型后,交由善书、善画者绘画、题字、落款,再送回卤漆铺雕嵌。而苏海溶天生聪慧,长期接触文人字画,耳濡目染,渐渐有了在漆器上设计图案,书写各种字体的基础。
彩色漆偶苏海溶学艺满师后,又帮师一年,便开启了自家的卤漆铺。说是铺子,实际上不足10平方米,商店、作坊、住家都在一起。由于本小利薄,储料存货缺少资金周转,一个人苦苦支撑一、两年后,便关门歇业。不久,苏海溶去著名的刘天星卤漆铺,当一名普通的漆器工人。
漆器的绘画和雕刻是一种自由职业,按件计酬,无需坐班,也不限于在一家接件。当时,从事漆器绘画装饰的仅一名技师,外号人称“陈灯笼”,从事雕刻的雕漆师有十几人。这“陈灯笼”本名陈玉昌,因其漆器构图精妙,颇受行业欢迎。但此人有个毛病,抽大烟,睡懒觉。每天上午睡觉,下午在烟馆吸毒,天黑才手提灯笼去科甲巷一带卤漆铺转悠,这家画了,再画另一家,直到半夜一两点钟才回家,继续抽大烟。
彩漆藏器、藏具话说这“刘天星”卤漆铺本是一家大号,品种多,产量大,销路广,自然“活路”也多,而“陈灯笼”来的时间也最勤。苏海溶充分利用这些机会,如饥似渴地偷经学艺,终得“陈灯笼”真传。大约年,“陈灯笼”病故,苏海溶上位,从一个普通工匠,做到卤漆业装饰绘画、题字和雕嵌第一人。
为了便于接件,有利生产,在此后十多年时间里,苏海溶在大墙后街的“大美居”茶馆或科甲巷的“鞠春楼”茶馆为各家卤漆铺加工漆器。那时候,生意人开铺子,叫“坐庄”。苏海溶开不起店铺,他加工的地方,人们就送他一个雅号:“坐庄茶社”。
苏海溶长于画雕四季花卉、翎毛、博古、秦砖汉瓦,其构图简练,形象生动。他的雕刻,刚柔兼备,不露刀痕。他甚至可以见啥雕啥,不起稿,作品栩栩如生,尤其是垂丝海棠、秦砖汉瓦,更是久负盛名。他的书法,备兼诸体,行草篆隶,各极其妙。当时,成都卤漆业每年生产漆器约五万件,大都请他题字画画。复杂精工的产品,都请他亲手雕刻。品种包括捧盒、条盘、镜奁、灯座、挂屏、座屏等。凡经他手,都有“竹茹”二字落款。远道而来的陕西、甘肃客商,只要有“竹茹”落款的,便迅疾出手,然后转销到西北、华北诸省,十分畅销。二十年代末,漆器业凋敝,苏海溶在茶铺的“坐庄”也做不下去了。外地客商来找他做生意的也越来越少。从业人员纷纷改行。
彩漆屏风新中国成立后,成都市手工业管理局局长赵愚正亲自找到苏海溶,委托他找回流散的漆器艺人,成立成都市工艺美术合作社卤漆生产小组,迅速恢复了传统产品如条盘、圆茶盘、大小圆果盘、高脚酒杯、麻布脱胎花瓶等十几个品种。虽然刚刚恢复生产,他的卤漆绘画作品就在年全省工艺美术会上光荣获奖。
年,他设计的博古盘(在条盘上饰博古或秦砖汉瓦纹)在广州交易会上被丹麦订货。随后,日本、波兰等国商人慕名接踵而来,纷纷订货。很快,卤漆组扩大了,产品也多样化了。他们将单一的黑色变成五颜六色,将单一的雕花填彩发展到镶花、线嵌、插花、印锦等新工艺装饰法。直到印花全部代替了手绘后,苏海溶才从繁忙的绘画中解脱出来。